河南虞城:讓“舜陶文化”重放異彩
乍暖還寒的時節,走進河南省虞城縣鎮里堌鄉鎮南村的一個農家,首先映進眼簾是一座紅磚古窯。這座歷經百年的古窯,靜靜地伏在那里,看似無語,卻似在默默地傾訴著。
這座造型古樸的“饅頭窯”,曾經產出的陶盆、陶碗、陶缸、陶罐、陶燈等,都是附近十里八鄉村民的日常用品。在年過50歲的張廣生眼中,這座老窯更是代表了一段家族歷史和技藝的傳承。張廣生是縣級非遺項目——張氏舜陶制作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在他印象中家中先前有兩座老窯,每當逢集,“西寨門張氏”燒出的盆盆罐罐都是暢銷品。每逢開窯,院子里經常圍滿了看熱鬧的村民,非常熱鬧。
據了解,張氏舜陶制作技藝創始人張心登(1798-1876),自幼傳習家族制陶技藝,致力于生活陶具的制作與研習,創立了張氏舜陶制作技藝。自古以來大多用泥土制作陶器,《史記·五帝本記》“舜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yu粗劣)”。在舜帝改進制陶技藝之前,陶器為露天燒成,粗糙易碎。舜帝經過研習,熟知泥土習性,規范制作及燒制流程,使得陶器美觀而耐用。張氏舜陶制作技藝立足黃河故道流域,傳承故道澄泥制陶人文文化,四代人專注于故道澄泥制陶人文文化的研究和推廣。取料于黃河故道流域本土的澄泥(本地俗稱“膠泥”)、黏土(本地俗稱“狗頭淤”)等上千年沉淀的泥土,經過采泥、晾曬、粉碎、碾磨、淘制、陳腐、手工捏制等方面遵循古法制作,讓人文思想融入泥土,保持泥土的天然屬性和靈氣,天人合一。
張氏傳人遵循古法手作,張廣生作為第四代傳人將舜陶文化引入更多的日常生活領域。他自幼傳習家族制陶技藝,并癡迷于黃河故道陶文化研究,人送雅號“阿陶”。近年來,為傳承好此非遺技藝,不僅四處奔走請教,熟練掌握了豫魯蘇皖交界處區域的制陶技術,熟知舜陶古法制作技藝,在細致挖掘整理祖上的古法制作技藝的同時,博采眾長,兼容并蓄,悉心鉆研古法制作技藝。在陶泥陶坯引入天然中藥草灰作釉料,創作出藥香陶制品。張氏舜陶既具有實用價值,又有觀賞和收藏價值,同時又可形成產業鏈條,帶動周邊群眾增收。
2023年,以“黃河泥、故道綠和藥香陶”為特色的“張氏舜陶制作技藝 ”成功申報成為虞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給了張廣生在復興傳統陶器技藝上以很大的鼓勵。
在張廣生家中,擺放著滿滿當當的新近的柴燒陶制品,茶杯、香插、花瓶……它們造型多樣,器型小巧精致,還兼具實用性。據悉,這些作品,往往一開窯就被聞訊而至的圈內好友搜尋一空。柴窯燒制的陶器成本高、成品率低,其燒制成的陶器具有獨特的潤澤度。張廣生這些“瓶瓶罐罐”從灰白、土黃到膠泥,色彩富有變化,質地突破以往陶器較為疏松的印象,觸手溫潤細膩。最值得一提的是,他調配的獨特草木灰釉,掛釉的成品在陽光下呈現一種獨特的黃綠色,具有寶石光,低調質樸中透著勃勃生機。
張廣生介紹,黃河流域陶器制作自古是就地取材。他們祖上燒制陶器,多采用洪河累積多年的三米以下的澄漿泥。所使用的釉料也是就地取材,采用故道常見的艾草等燒成草木灰再調制成釉水。據他考證,這個草木灰釉最早是由伊尹發現并流傳至今的。
“黃河文化博大精深,自舜傳承下來的制陶技藝毫無疑問具有很大的歷史文化價值。作為四代制陶人家,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這項古老的技藝傳承、復現并發揚光大。”張廣生說。(王支援 司鶴欣)
- 河南虞城:讓“舜陶文化”重放異彩2024-02-23 08:02:57
- 北京:開發新業態、新場景 促進影視產業帶動文化消費升級2024-02-23 08:02:34
- 中國景德鎮陶瓷文化特展走進比利時布魯塞爾2024-02-23 08:02:51
- 兩部門:保護修繕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應做到“六不”2024-02-23 08:02:33
- 春節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累計23.11億人次2024-02-18 07:02:25
- “歡樂谷星”發射升空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牽手主題公園2024-02-06 07:02:34
- 春節臨近黃金消費熱度不減 國內首飾金需求仍然飽滿2024-02-06 06:02:41
- 河南虞城:讓“舜陶文化”重放異彩02-23
- 法國華僑華人積極推動中法地方文化交流02-23
- 北京:開發新業態、新場景 促進影視產業帶動文化消費升級02-23
- 黃河文化,中華民族的根與魂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