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山文化看中華文明起源
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的重要考古學文化,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老哈河流域和遼寧省遼西地區,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年代為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紅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彩陶與細石器并存,還有大量的玉器和祭壇、神廟、積石冢等祭祀用大型禮制建筑。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早期的一脈強勁力量,助推中華文明向前發展,也見證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
紅山,意為“紅色的山峰”,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紅山在蒙古語中稱“烏蘭哈達”,“烏蘭”意為赤色、紅色,“哈達”意為山峰,赤峰這個名字就是從“烏蘭哈達”而來。紅山文化因赤峰市的紅山而得名。
1930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在赤峰紅山腳下英金河兩岸和紅山后進行調查,并著文《熱河查不干廟林西雙井赤峰等處所采集之新石器時代石器與陶片》,對紅山地區古文化進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同時,他還與考古學家裴文中、尹達對紅山地區古文化提出了許多預見性課題。
1950年代初,尹達在《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根據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副所長梁思永意見,第一次將在赤峰紅山地區發現的、以彩陶和細石器伴生為特點的新石器文化遺存命名為“紅山文化”。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人員先后對紅山地區的古文化遺存進行發掘和研究,從此我國正式開始對紅山文化進行研究。
從197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對紅山文化的探索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發現,主要包括內蒙古翁牛特旗紅山文化玉龍、各地紅山文化玉器群,遼寧朝陽喀左東山嘴紅山文化大型祭祀遺址,遼寧朝陽建平縣、凌源市交界處的牛河梁大型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遺址,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等近千處遺址,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新階段。
1971年,被考古界譽為紅山文化象征的“中華第一龍”——紅山文化玉龍,在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譽為“中華玉龍之鄉”。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的精神滲透到中華民族的骨髓和血液之中。紅山文化玉龍的發現立即引起學術界關注。目前,紅山文化玉龍已在多處發現,其中尤以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龍最為栩栩如生。
紅山玉龍墨綠色,高26厘米,體卷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形體酷似甲骨文的“龍”字。龍首較短小,口閉吻長,吻前伸,略上噘;龍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鼻端前突,上翹起棱,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端面截平,截面呈橢圓形,直徑2.3至2.9厘米。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頸背有一長鬃,彎曲上卷,長21厘米,占龍體三分之一以上。鬃扁薄,并磨出不顯著的淺凹槽,邊緣打磨銳利。龍身大部光素無紋,只在額及鄂底刻以細密的方格網狀紋,網格突起作規整的小菱形。玉龍以一整塊玉料圓雕而成,細部還運用了浮雕、淺浮雕等手法,通體琢磨,較為光潔。玉龍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圓潤流利,生氣勃勃。玉龍身上負載的神秘意味,更為它平添一層美感。值得注意的是,紅山玉龍形象帶有濃重的幻想色彩,已經顯示出成熟龍形的諸多因素。
紅山玉龍的具體用途尚待進一步探討,不過龍體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經試驗,若穿繩懸起,龍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線上,顯然,孔的位置是經過精密計算的?紤]到玉龍形體碩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飾件,很可能是禮制用具。
紅山玉龍的發現,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紅山玉龍對于研究中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而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許多重要發現都與“女媧”有關。牛河梁遺址位于遼寧朝陽凌源市、建平縣交界處的牛河梁村,是一處原始社會末期的紅山文化遺址。198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這里發現了一座女神廟,并在廟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與真人一樣大的泥塑女神頭像。女神廟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史前神殿遺址,女神頭像被譽為“中華民族共祖”。女神頭像面部為朱紅色,兩顴突起,圓額頭,扁鼻梁,尖下巴,與現代華北人的臉型接近。和女神頭像同時出土的還有6個大小不同的殘體泥塑女性群像。聯系中亞曾有在人頭骨涂泥成像的崇拜形式,牛河梁女神像可能是以現實中的人物為依據塑造出來的。這不單是一種藝術造型,并且可以作為研究古代中華人種學和民族史的典型標本,它使我們第一次看到用黃土模擬真人塑造的5000年前祖先的形象。
在距離牛河梁女神廟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土山。經發掘證實,這座土山全部由人工夯筑,夯土層次分明,考古專家稱其為中國的“金字塔”。女神廟遺址與“金字塔”在一條南北線上,而東西兩側的積石冢群址與“金字塔”等距離排列在一條線上。關于“金字塔”的用途,有學者推測與傳說中的“女媧”有關,因為考察“金字塔”頂煉紅銅的遺址,與“女媧補天”傳說中“女媧”煉五色石的情節十分吻合。
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指出:“牛河梁遺址壇、廟、冢群的發現,代表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她的社會發展階段已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如今,“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已經被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相關研究將進一步證實紅山文化對中華文明形成與發展的貢獻和意義。
- 從紅山文化看中華文明起源2024-02-02 08:02:06
- 藝評丨匡泓錦:文化飛韻:自信悠揚的永恒之聲2024-02-02 07:02:17
- 深挖潛力做好“土特產”文章2024-01-03 10:01:12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2022-08-19 12:08:12
- 回應外媒“帽子戲法”說中國一貫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16-12-28 11:12:14
- 農藥殘留新國標發布2016-12-28 11:12:44
- 我國將健全新經濟統計核算制度2016-12-28 11:12:04
- 從紅山文化看中華文明起源02-02
- 2024湖湘文化盛典在京舉行 助力湖湘文化傳承推廣02-02
- 中國駐美使館舉辦春節主題文化體驗開放日活動02-02
- “故宮以東”溫暖過年:東城區首次推出“文化龍票”02-02